男女主角分别是苏晚晴老刘的其他类型小说《灶膛有封信:苏晚晴老刘番外笔趣阁》,由网络作家“半寸灰尘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得雪亮,蹲下身就看见石缝里嵌着半枚银锁片,莲花纹样与樟木箱里的长命锁正是一对。原主记忆突然翻涌——去年端午她曾瞥见婆婆跪在此处烧纸钱,灰烬里混着细碎的锡箔元宝。第二日送小虎去村小时,苏晚晴特意绕到赤脚医生家。土墙上
《灶膛有封信:苏晚晴老刘番外笔趣阁》精彩片段
得雪亮,蹲下身就看见石缝里嵌着半枚银锁片,莲花纹样与樟木箱里的长命锁正是一对。
原主记忆突然翻涌——去年端午她曾瞥见婆婆跪在此处烧纸钱,灰烬里混着细碎的锡箔元宝。
第二日送小虎去村小时,苏晚晴特意绕到赤脚医生家。
土墙上
1 骤雨惊魂苏晚晴是被瓦檐漏下的雨水砸醒的。
冰凉的液体顺着额角滑进衣领,激得她猛然坐起。
后脑撞在糊着旧报纸的土墙上,震得梁柱间簌簌落下陈年积灰。
她摸索着去挡漏雨的豁口,指尖却触到湿漉漉的稻草——这不是她那间带新风系统的公寓。
惊雷劈开夜幕的瞬间,墙头结婚照里穿碎花衬衫的姑娘朝她冷笑。
玻璃框反射的冷光里,苏晚晴看清了自己现在的模样:枯黄头发结成两股麻花辫,的确良衬衫领口沾着油渍,左手无名指戴着磨花的银戒。
又一道闪电照亮窗台塑料假花,西屋突然传来木门吱呀声。
“作孽啊!
小虎浑身烫得像火炭!”
苍老的哭喊穿透雨幕,苏晚晴裹着补丁摞补丁的棉被冲出去。
堂屋泥地汪着水洼,穿靛蓝大襟褂的老太太正用豁口搪瓷缸往孩子额头上敷湿毛巾。
煤油灯在穿堂风里摇晃,照见男童脖颈处狰狞的烫伤。
原主的记忆如锈刀剜进太阳穴。
三天前这双涂着凤仙花汁的手,将滚烫的搪瓷缸砸向躲在饭桌下的孩子,只因他打翻了半碗棒子面粥。
“得送卫生所。”
苏晚晴扯过墙头挂着的军大衣。
衣摆蹭过结着蛛网的毛主席像,内袋里有什么硬物硌着掌心。
老太太突然张开双臂堵住院门:
鼠啃噬麻袋的碎响里,张淑梅突然抓住她手腕:“当年那产妇不是投河,是被人在砖窑……”夜风撞开破窗,吹灭了油灯。
黑暗中传来粮囤倒地的闷响,苏晚晴再划亮火柴时,只见张淑梅歪在麦堆上,后脑渗出的血染红了白大褂领口。
粮仓木门吱呀晃动,月光漏进来照着半枚带泥的军胶鞋印。
4 苇影摇秋白露过后的苇塘浮着层薄霜,苏晚晴攥着断成两截的银锁片,看晨雾在残莲纹路上凝成水珠。
昨夜背着张淑梅尸首回村时,老医生兜里掉出的接生簿正翻在 1975 年冬月页,墨迹晕染的“陆宝”二字旁按着枚胭脂指印,艳如新血。
“晚晴,磨豆腐啰!”
春桃的唤声惊飞了苇丛里的绿头鸭。
石磨盘上的露水映出苏晚晴发间的麦草,她推磨的手忽地一顿——磨眼里的黄豆混着几粒赤小豆,正是皖北人给产妇催奶的偏方。
豆腐屉压上青石板时,村口传来唢呐声。
八人抬的柏木棺材经过晒谷场,纸钱雪片似的落在新收的玉米堆上。
王神婆挥着桃木剑开道,经幡上“接引西方”的字被秋风掀起一角,露出背面斑驳的“破四旧”标语。
小虎突然钻进磨坊,冰凉的小手攥住苏晚晴围裙:“娘,张奶奶棺材缝在渗红水……”孩子耳后红痣涨得发紫,裤脚沾着河滩特有的腥泥。
苏晚晴想起守灵夜瞥见的蹊跷——张淑梅发间别着枚生锈的产科镊子,正是原主当年偷换青霉素时用的那支。
豆腐挑子路过赤脚医生家,门板上新贴的封条交叉成刺目的“×”。
隔壁油坊飘来炒芝麻香,赵寡妇倚着门框嗑瓜子:“昨儿半夜瞧见陆家婆婆在坟岗烧纸马,纸马眼睛点得跟活人似的。”
秋风卷着枯叶扑进篱笆院,苏晚晴撞见婆婆正用艾草熏樟木箱。
老人佝偻的脊背挡住箱内物件,却遮不住那股混着麝香的陈旧血气——正是粮仓命案现场的味道。
见儿媳进来,她慌得把铜锁往怀里揣,锁鼻上粘着半片未烧尽的锡箔。
“西屋炕洞要通烟道。”
苏晚晴假意去取铁钎,余光瞥见箱角露出的靛蓝布角。
那是皖北接生婆特制的襁褓布,染布时需掺产妇头胎的胞衣血,原主嫁妆里也有一块。
月夜苇塘浮着层银雾,苏晚晴攥着从灶膛
楚。
,陆家新蒸的槐花饭香飘满村。
八仙桌上首空着副碗筷,银镯子在烛火下流转着温润的光。
远处河滩上,新栽的芦苇正抽出鹅黄的穗子,在晚风里轻轻摇晃,像在哼唱一首古老的童谣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