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女主角分别是崇祯王承恩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完整作品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,由网络作家“文盲写小说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是作者“文盲写小说”的倾心著作,崇祯王承恩是小说中的主角,内容概括:队,崇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,他指着车队说道:“李阁老,太子南迁的车队太过臃肿。一旦遇险首尾难顾,还不如留在京师安全。”“陛下,他们不按照旨意来,臣也无可奈何。”李邦华何尝不知?旨意上写的明明白白:家眷不宜多,轻车简从。实际可倒好,这些人恨不得把家里的土都装上带到南京。他管不了,也没法管。“这事好办,何人负责护送......
《完整作品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精彩片段
浩浩荡荡的车队从东往西一字排开,两边站着锦衣卫和厂卫。
他们穿着京师三大营的盔甲,弓弩火器一应俱全。
内阁首辅兼兵部尚书李邦华站在高台上,目光扫视着台下。
负责护送的锦衣卫和东厂只有两千人,南迁的马车却超过了五百辆。每辆车上都装满了金银财宝,行驶起来笨重缓慢。
别说遇到流贼,就是遇到普通的毛贼也跑不起来。
而且。
据他所知,城门口还有百余驾马车在等。
那些马车里都装着勋贵们舍不得扔的宝贝,就算千山万水也要带到南京。
崇祯在王承恩的陪同下走出午门,看着黑压压的人群,心中窃喜。
这些马车得装了不少钱!
一众勋贵和朝臣在午门前并排站立,见皇帝出现,纷纷跪地施礼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“平身。”
李邦华走到崇祯身边拱手施礼:“陛下,三大营除守城人外,其余已全部驻扎在皇城之外;巡捕营,锦衣卫,东厂也已在午门外集结完毕。去往南京的勋贵和大臣已经上车,只等太子和陛下后宫车马到齐,便一同出发!”
“李阁老辛苦了,来,坐下说!”崇祯让人给李邦华搬了个凳子。
“臣惶恐。”李邦华被感动到了,他伸手擦拭眼角,眼神愈发坚定。
“王承恩,后宫准备的怎么样了?”
后宫理论上有很多东西需要带,但能搬走的却寥寥无几。
无非是衣服,珠宝,铺盖还有食物。
其他的就是人了。
太监宫女负责装车,其余人等负责管好自己。
“回皇爷!太子,永王,定王,昭仁公主,长平公主皆已收拾妥当,只等拜别陛下。”王承恩从身后回答道。
“嗯?懿安皇后呢?其他人呢?”
“懿安皇后誓死不去南京,说要与京师共存亡。周皇后和袁贵妃劝不动,便不再劝了。其他妃子也要留在就京师,陪着皇爷共抗流贼。”
“哎。”崇祯叹了口气。
大明的女人竟然贞烈如此,比朝堂上那些官员强了百倍不止。
“不去便不去吧,告诉太子他们,不比向朕拜别,此去南京路途遥远,要多加小心。”
“皇爷...车队还没出发,不如...”
“朕的话就是旨意,你只管传达!”
“遵旨。”王承恩无奈转过身,一瘸一拐的走向太子乘坐的马车。
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,崇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,他指着车队说道:“李阁老,太子南迁的车队太过臃肿。一旦遇险首尾难顾,还不如留在京师安全。”
“陛下,他们不按照旨意来,臣也无可奈何。”
李邦华何尝不知?
旨意上写的明明白白:家眷不宜多,轻车简从。实际可倒好,这些人恨不得把家里的土都装上带到南京。
他管不了,也没法管。
“这事好办,何人负责护送?”
“陛下旨意上没说,臣便自作主张让左都督刘文耀负责护送。”
“宣刘文耀近前来,朕有话问。”
刘文耀毕恭毕敬的来到崇祯面前,由于穿着盔甲,只好拱手施礼:“陛下,臣刘文耀奉旨面君。”
“此去南京的马车有多少辆?”
“午门外有五百一十九辆,左安门附近还有百余辆。”刘文耀如实回答。
“太多了,传朕旨意,南行车队轻车简从,每户限四辆马车。给他们一刻钟的时间,时间一到,数量不符者留在京师与朕御敌。”
“陛下...”刘文耀大脑飞速运转,很快明白了崇祯的意图。
他停顿片刻后施礼道:“臣遵旨!”
“陛下,臣以为可以。”
“那就好!”
放下小号手雷,崇祯把目光看向第二个。
第二个手雷与第一手雷同样大,区别是最外面一层纸的颜色不同。
范景文介绍道:“陛下,此乃二号手雷,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铅丸和铁砂,硬纸。重约五斤,捻信长五寸,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。”
“嗯。”崇祯微微点头。
在只有黑火药的年代,要想威力大只能增加手雷火药填装量,相应的体积和重量也会增加。
“继续说,说完了再测试。”
“遵旨。”范景文后退半步把位置让给了汤若望。
“皇帝陛下,这分别是我制作的三号和四号手雷。三号手雷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铅丸,硬纸。四号手雷,从里往外依次是火药,硬纸,碎铁皮。它们的捻信长五寸,点燃后五息左右爆炸。”
崇祯轻轻点头。
三号和四号手雷只是尺寸上的放大,并无其他特殊之处。
没亮点也没毛病。
这个老外好像被自己的规则限制住了。
崇祯有些泄气的看向最后一个超大号手雷。
“陛下!”焦勖声音粗狂,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。
“这是臣制作的五号手雷,臣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震天灭地雷!”
崇祯看着超大号的尺寸点了点头:“从分量看确实能震天灭地,就是不知有没有独特之处。”
“有,嘿嘿!”焦勖嘿嘿一笑,他拍着超大号手雷说道:“俺在手雷里面加了些佐料,最里面是火药,火药外面包了一层硬纸。硬纸外面放了四种东西,第一种是铅丸,第二种是砒霜,第三种是巴豆,第四种是辣椒面。”
“最外面是硬纸,捻信长十寸,点燃后十息后爆炸”
听完焦勖介绍后崇祯愣了好一会。
这厮外表粗犷给人一种憨憨的感觉,闲暇时还能写字出书一副书生气息。(《火攻契要》一书出自焦勖之手,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阐述火炮生产和使用的技术指南。)
没想到他制作的武器竟然如此阴狠毒辣。
辣椒面,砒霜,巴豆...
好家伙!
直接从热武器进化到生化武器。
这厮幸亏没有生活在二十世纪,否则妥妥的生化武器专家。
崇祯对焦勖的脑洞非常赞赏,他拍着对方的肩膀鼓励道:“焦员外郎果然是栋梁之材,朕心甚悦。”
夸完焦勖后崇祯转身继续对范景文和汤若望说道:“你们做的东西朕看了也很高兴。”
反正夸奖不要钱,崇祯毫不保留的对三人进行一番称赞。
“陛下过誉了,臣只是尽为臣之道而已。”范景文有些受宠若惊。
工部不同于其他部门,除了花钱就是花钱。平日里没少受到皇帝责备,这次被崇祯夸奖属实有些意外。
范景文年纪大,为官时间长,对衙门里的这点事门清的很。
试问工部有几个不贪的?
以前工部尚书张凤翔为例,他只当了不到一年的工部尚书,据说贪污的钱财已有数万之巨。
下面的侍郎能不贪吗?难道陛下不知道他们贪吗?
陛下显然是知道的,只是在工部任职的大多是人才,朝廷又是用人之际,只要不犯大错不贪大财,陛下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“朕从内帑给你支取五十万两银子,安排工匠大批量制作手雷。滚木礌石之类的都要尽可能多的采买制作,以备守城。”
“遵旨!”范景文带头跪地,磕头领旨。
“起架,回宫!”
王承恩朝最近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,小太监急忙从外面端进一个托盘,上面放着文房四宝。
崇祯背着手,沉声说道:
“阎应元,直隶通州人,现任江阴县典史一职。”
“陈明遇,浙江上虞人,现任江阴县典史一职”
“冯厚敦,南直隶金坛人,现任江阴训导。”
“六百里加急,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京师。”
王承恩看着这些陌生的名字,卑微的官职,他脑子有点空。
“皇爷,他们三人是何身份?臣怎么一点印象也没有...”
“不该问的别问,到时候你就知道了。”
王承恩吓得脸色铁青,跪在地上磕头请罪:“皇爷恕罪,臣这就安排人去办。”
“等等,只让阎应元一个人来就行了。”
“遵旨。”
“第二件事,给冯元飏回信,最迟明日午时与他在通州会和。”
“第三件事,把吴孟明,李若琏还有王之心都喊来,朕有事吩咐!”
“遵旨!”王承恩边往外走边在心里琢磨。
吴孟明是锦衣卫都指挥使,李若琏是指挥同知,他们分别是锦衣卫的一号和二号人物。
王之心是东厂提督。
皇爷找他们作甚?难道皇爷要杀人?
略微停顿后王承恩加快了脚步,杀人好啊!这帮误国误君臣子都该死。
可是流贼将至,此时杀官员不好吧?
想到这他扇了自己一个耳光,玛德,皇爷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,操这份心干什么!
管好宫里的太监,看好九门就行了。
不多时,王承恩回到崇祯身边说道:“皇爷,吴指挥使,李同知,王提督,都在门外候着。”
“让他们进来。”
“是,定西伯唐通和杜之秩在门外求见,不知皇爷是否召见?”
崇祯一拍脑门,他竟然把这件事忘了,“让他们一起进来吧。”
“是。”
唐通已经被崇祯封为定西伯,他穿着红色的麒麟服,站在门外四处偷看。
当他看到吴孟明和王之心后,心里咯噔一下。
锦衣卫和东厂怎么也在?
他们要干什么?
短短瞬间,他把这辈子干过的坏事都回忆了一遍。
难道皇帝要对自己下手?
想到这,唐通后悔了。
后悔不该奉旨勤王,更不该进宫讨要封赏。
自崇祯登基以来官员的下场都很惨,带兵的文官武将更是惨上加惨。
崇祯二年,蓟辽总督袁崇焕奉旨勤王解了京师之围,次年被凌迟处死。
崇祯四年,蓟辽总督兼兵部尚书孙承宗被免职,十一年战死。
崇祯五年,兵部司务孙元化被治罪砍头。崇祯十四年,兵部右侍郎郑崇俭被治罪砍头。
崇祯十六年,兵部尚书孙传庭在一道道圣旨的催促下仓促迎战,兵败身亡。
还有卢象升,曹文诏...
有心想走,看着殿门两侧的锦衣卫唐通知道自己走不了。
他低着头跟在王承恩身后走进大殿,施礼叩拜: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“免礼平身!”
“定西伯为何来此?”崇祯故意问道。
事已至此,唐通只能实话实说:“陛下,臣此次前来一是领取军饷,二是叩谢皇恩。”
他麾下的八千兵马缺了五个月的饷,作为勤王之师,多少得给点才行,否则极易引起兵变。
崇祯微微一笑:“你想要多少?”
唐通皱着眉大脑飞快运转。
他知道朝廷没钱。
既然没钱,崇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
警告?
警告什么?
警告不要向朝廷要钱?
可如果没钱,这八千人吃什么喝什么?
唐通思考良久后,强忍着心中的恐惧说道:“臣需一万两白银。”
不等崇祯说话,奉旨监军的太监杜之秩怒斥道:“唐总兵,哦不对,是定西伯大人;现在朝廷缺钱缺粮,去哪儿弄一万两银子?”
“别说没有,就是有也不可能用在咱们身上。回去告诉手下的兄弟们,现在朝廷困难,忍一忍就过去了。”
说完这些话,杜之秩得意的抬起那张尖酸刻薄的脸,希望能得到崇祯的赞赏。
“杜监军,你没带过兵,不知道带兵的难,我说的一万两已经够少了。”唐通咬牙切齿的看着杜之秩,心中无比恼怒。
他搞不懂,大明朝这位皇帝为什么不信任他们这些武将?
每次出兵,总会派太监监军。
他们狗屁不懂,甚至都没听过炮声。坐在中军帐里胡乱指挥,能赢才怪!
崇祯看着杜之秩小丑般的表现,心中冷笑。
历史上就是这厮,在唐通准备迎战时派人打开城门投降了。
该死!
“杜之秩说的好啊!”崇祯面带微笑,“朕有个问题,你要如实回答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
“如果,朕是说如果定西伯私通流贼,你该当如何?”
崇祯的话,瞬间让唐通后背一凉。
自己在前线奋勇杀敌,皇帝却猜疑他私通流贼。
霎时间。
惊讶,难过,委屈,愤怒,后悔等各种复杂的心情在心中蔓延。
他知道,该来的猜忌终究还是来了。
早知道就该向刘泽清学习!
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不能奉旨勤王。
崇祯得知后不但没有怪罪,反而赏赐他几百两医药费。
天理何在?
杜之秩斜视唐通一眼,悠悠说道:“臣会用陛下赐的利剑,砍他的头。”
唐通跪地求饶:“陛下,臣冤枉!”
崇祯轻轻摆手:“定西伯不必喊冤,朕说的是假如,切莫在意。”
唐通颤颤巍巍的站起身,对杜之秩的恨意和崇祯的不满达到了顶峰。
崇祯身为皇帝,竟然不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道理。
这大明,不保也罢!
崇祯继续问杜之秩:“如果你私通流贼,定西伯该怎么办?”
“我?”杜之秩愣了下,毕恭毕敬的说道:“奴婢忠于陛下,忠于大明!”
崇祯面无表情的说道:“朕说的是如果。”
杜之秩跪地叩首:“若奴婢私通流贼,就请定西伯砍下臣的头。”
“好!”崇祯拍手鼓掌,“既然承认了,定西伯还不赶快动手?”
???
唐通愣了。
杜之秩也愣了,他以为崇祯在开玩笑,脸上堆着笑容说道:“陛下说笑了,奴婢胆子小,经不起这种玩笑。”
“你也配?”崇祯面无表情。
看着崇祯那张严肃的脸,杜之秩慌了。
平日里深受皇帝信任,怎么也没料到会有杀身之祸。
他匍匐在地上,不停地磕头:“陛下臣冤枉!臣忠于陛下,忠于大明,绝不敢做出违逆之事,望陛下明察!”
“明察?”崇祯冷笑着从王承恩手中接过冯元飏的密信,随手甩到地上:“你与流贼往来的信件早已被王承恩截获,这就是你私通流贼的铁证!”
与此同时,王之心和吴梦明正好走进府门,好巧不巧的听到了死人两个字。
“王提督,吴指挥使,什么风把你们吹来了?”定国公徐允祯见东厂和锦衣卫都来了,顿感不妙。
如果只有李左一人,他还有蒙混过关的希望。
现在锦衣卫和东厂都在,毫无机会。
王之心的政治觉悟比李左高几十倍,他不敢接徐允祯的话。
此事关系重大,如果查实是定国公行刺,与他说过话的人都会受到牵连。
小心驶得万年船!
王之心直接走到李左身边,低声问:“李千总,陛下怎么样了?”
“末将不知。”
王之心是三品官,千总是从六品,按照规矩李左需自称末将。
“死人在哪?”吴梦明追问道。
李左有些懊恼的捶了下胸前的铠甲,有些无奈的吩咐手下道:“带路!”
如果找不到其他凶手,那么这个死人就是凶手!
没办法。
朝臣需要交代,陛下也需要交代!
勇卫营,锦衣卫,东厂更需要给陛下一个交代!
如果找不到凶手,这个死人就是最好的交代!
假如这个死人是凶手,定国公必定会受到牵连。那么他迈进府门后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证据。
他越想越恼,恨不得扇自己几个嘴巴子。
几个人很快来到偏院,一具体型瘦弱的男尸躺在院子角落中。
......
紫禁城,乾清宫。
崇祯坐在暖榻上心有余悸。
穿越来第一次距离死亡如此之近。
虽然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,但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,如果当时没有侧身,那支箭很可能会穿破罩甲伤到他。
“李若琏...!”崇祯口中默念着他的名字,越想越气。
这家伙下手太狠了,说好的比划一下,到头来变成了真的。
不行,得给他个教训!
“皇爷...”王承恩屁股上的伤口已经处理完毕,他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,强忍着疼痛走进殿门。
崇祯看向王承恩,关心的问道:“你没事吧?”
“回皇爷,臣只是受了些皮外伤,并无大碍!”王承恩龇牙咧嘴的说道。
“那就好,来人赐座。”
“多谢皇爷,臣...臣坐不下。”
“那就站着吧,刺客找到了吗?”崇祯假装恼怒的问道。
虽然李若琏做的很过分,但崇祯内心还是希望他没被抓到,否则锦衣卫真就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。
“勇卫营,锦衣卫,东厂,五城兵马司的人都在查,臣估摸这会应该查出结果了。”
“嗯,宣李若琏觐见,朕有事吩咐。”
不多时,李若琏行色匆匆的走进大殿跪倒施礼:“臣李若琏参见陛下。听闻陛下回宫途中遭遇刺客,臣倍感惶恐,特来恭请圣安。”
崇祯仿佛什么也没看到,什么也没听到,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奏本慢慢翻看。
清代才有奏折。
明代公事叫题本,启恩或认罪的叫奏本(凡内外各衙门,一应公事,用题本。其虽系公事,而循例奏报奏贺,若乞恩认罪檄敕谢恩,并军民人等陈情建言申诉等事,俱用奏本)。
李若琏跪在地上一言不发,他当然知道皇帝为什么没让他起来。
跪了将近半刻钟的时间,他才听到崇祯说道:“起来吧,汝等退下,没有朕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打扰。”
等太监和起居注都离开后,崇祯才将奏本放下,淡淡说道:“李若琏,你胆子很大啊!”
“臣有罪!”李若琏没起身,跪在地上再次磕头。
“罪?你自己说说,有什么罪!”
“臣救驾不及,险些让陛下受伤。”李若琏一脸认真的说道。
当然怕!
但是。
大明以孝治国,只要周奎没有做出谋逆之事,崇祯就不能把他送进诏狱。
因为周奎是崇祯的岳父,周皇后的父亲。
为父者,没有错,错也是对。
可以罚,不可以惩。
如果他真的以贪墨之名将周奎押进诏狱,此举将威胁国本。
崇祯早就料到周奎会死鸭子嘴硬,他微笑着说道:“既然国丈说这些钱财都是皇家赏赐,那么朕就不客气了。现皇家有难,正是用钱之际,朕以天子之名将这些赏赐暂且收回,等朝廷富裕了加倍奉还。”
周奎整个人都惊呆了!
他被崇祯的脑回路震得头脑发木,浑身发凉。
“这...这...陛下乃大明天子,岂...岂能出尔反尔?况且赏赐如同泼出去的水,岂有收回的道理?”
“朕就是道理!”崇祯懒得和这厮费口舌,“王承恩,还不速速将这些马车牵进皇城?”
“臣...遵旨。”王承恩吩咐午门附近的锦衣卫,厂卫将马车赶进皇城。
“陛下...陛下...”周奎仿佛没了力气,瘫坐在地上陛下陛下的喊个不停。
他不甘心自己一辈子的继续被崇祯抢走,又不敢做出僭越之举,只能瘫在地上不停地哭喊。
见周奎愈发得寸进尺,崇祯脸色有些厌烦。如果不是周皇后的面子和以孝治国的根本,他恨不得直接将他砍了。
他走上前伏在周奎耳边低语道:“国丈家产千千万,马车上最多装了八成吧?剩下的两半是不是藏在府上?要不朕让东厂去挖一挖,掘地三尺找不到就掘地四尺!”
周奎瞬间闭嘴,他用衣袖擦干眼泪,看着面前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皇帝,心生恐惧!
他好像什么都知道.
不,他就是什么都知道!
“朕不是不敢杀你,东厂和锦衣卫有很多让你悄无声息死去的办法。朕很喜欢周皇后,你活着的意义是不让她伤心,仅此而已!”
“如果你继续放肆,休怪朕无情!”
黑暗之中,灯光之下,崇祯的脸色阴暗交错,变幻不定。那一刻他不是天子,不是君王,而是一头嗜血的猛兽。
周奎下意识的疯狂点头,不敢有半分造次。
有了周奎带头,其余勋贵纷纷放弃抵抗。
就算有抵抗的想法也无能为力了。
京师三大营都在这里,他们的上司京营总督是崇祯的人。
五城兵马司和巡捕营也在这里,兵部尚书也是崇祯的人。
锦衣卫和东厂更不必说了,唯皇命是从。
一众勋贵脸色僵硬着离开午门,身影消失在京师的黑夜之中。
内阁首辅李邦华问道:“陛下,太子既已离开,在皇城外驻守的三大营士兵是不是可以撤走了?”
“拖欠的军饷都发了?”崇祯没回答问题,而是反问了一句。
“尚未发放完毕。臣让户部先将锦衣卫和东厂的饷银补齐,随后才与兵部交接军饷。”
勇卫营,锦衣卫和东厂的饷银由户部直接发放。三大营,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先由户部转到兵部,再由兵部统一发放。
“嗯,”崇祯点点头,没有反对。作为皇帝的亲军,他们有这个资格和权利。
“既然朝廷有银子,三大营,五城兵马司的饷银就没必要拖欠。户部和兵部的人都在,现在就发。”
“在这?”李邦华有些意外。
“对,现场发!”
“臣...这就安排。”李邦华只是觉得事发突然,并没有太多疑虑。
毕竟朝廷拖欠饷银的时间太长了,陛下着急也在情理之中。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怎么可能?
田赋占朝廷赋税收入的百分之七八十,说免就免了?
皇上在干嘛?
这大明朝还行不行了?
读书人把报纸还给那人,低声说道:“老兄随便看吧,别当真,我才是某个公子哥胡乱写的。”
“哦!”那人拿回报纸,边看边念。
“皇上巡视戊字库回宫途中遇刺,凶手乃是当朝一等公爵成国公朱纯臣,现已将朱纯臣移交刑部,等待三司会审。”
“流贼将至,朝廷募兵守城,凡是能肩扛手提十斤重物的人,都可以到兵部报名参军。年轻力壮者的每人发四两守城银,其余的每人三两守城银。”
“前内阁首辅陈演,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私通流贼、建奴。为了毁灭证据,被建奴在京师的内奸制造了灭门惨案。现在内奸已经查明,是八家为朝廷办事的商号。分别是......”
“流贼攻破宣府,直奔京师门户居庸关!”
他念的每一件事,都是朝廷最近发生的事。
有的轰动京师,有的不为人知。
这些事虽然有大有小,但都是百姓们想知道的事,看完之后津津乐道的事。
随着卖出的报纸越来越多,报纸上信息的传播面也越来越广。
“这上面写的东西是真的吗?”
“是真的,刚才我问我二舅表婶的表侄了,他在宫里当差,说这邸报上的内容千真万确,而且是万岁爷亲自写的。”
“好啊!太好了!皇上知道咱们穷,给咱们免了一年田赋,我说他老人家是千古名君不为过吧?”
“不为过,不为过!”
崇祯十七年上面的消息,以风卷残云之势迅速席卷京师。
孩童们溜街串巷不遗余力的卖报,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,茶余饭后更是多了无数谈资。
官员们看着报纸心里五味杂陈。
有人高兴,这些事关京师,事关大明的事都被皇上处理的十分妥当,大明的天亮了。
有人难过,同僚被杀,财路被挡,这些都是崇祯干的!
更多官员心里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。
这份邸报将朝廷信息,官员的所作所为全部展现出来。
之前他们给老百姓展示的神秘、尊贵面目,被这份报纸撕z烂扯碎了。
不但神秘感没有了,就连那份尊贵也所剩不多。
简单来说,优越感不多了。
怪谁?
怪皇帝?他们不敢!
只能怪那些印刷报纸的太监和卖报的小孩。
乾清宫,东暖阁。
崇祯坐龙书案旁一边处理公务,一边听王承恩给他汇报老百姓的反应。
“等等,有人看完报纸后一文钱转卖?”
“是,因为这事卖报的和买报的还打起来了。”
“大明朝果然奸商辈出!”崇祯随口说了一句后猛地一拍大腿,他吩咐道:“去,让锦衣卫给朕找几个有名的奸商来,朕有事吩咐他们去做。”
“遵旨。”
王承恩刚要离开,只见内阁首辅李邦华急匆匆跑来。
“陛下,急报!”
李邦华瘦弱的身躯在风中摇晃,花白的胡子早已被风吹乱,通红的双眼和蜡黄的脸颊让人看了一阵担忧。
内阁事务繁忙,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还吃得消吗?
李邦华刚要下跪,崇祯急忙免礼,“李阁老年纪大了,以后私下见朕免去君臣之礼。”
“陛下不妥!臣虽然年纪大了,但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。”
“勿再推脱。”崇祯不容拒绝的说道。
“谢陛下!”李邦华咽了口唾沫,从怀中拿出一张纸,说道:“陛下急报,刘芳亮率所部四万人马离开河间府,直奔京师而来。”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,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,推动了情节的发展,同时引出了佚名的故事,看点十足。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这本连载中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佚名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723章 真假之辨,已经写了1486138字,喜欢看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 而且是穿越、历史、历史古代、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。
书友评价
情节跌宕起伏,非常生动,值得追捧
结构紧密,环环相扣,逻辑思维很强
虽文笔不过老辣,但在该有的点上作者都有 @文盲写小说
热门章节
第624章 江右商帮
第625章 重启矿税
第626章 击鼓传花
第627章 大明圆宝
第628章 太子的作用
作品试读
崇祯拍着朱慈烺的肩膀说道:“如果京城失守,朕会消失并留下一封亲笔信昭告天下,是建奴的细作毒害了朕,这样你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讨伐建奴。”
自古只有师出有名的战争才能承天意顺民心。
建奴入关时吴三桂在前,八旗兵在后,喊着的替崇祯复仇的口号冲进北京,不知真相的老百姓开门欢迎。
所以北方很快陷落。
过了黄河,南明朝廷建立后老百姓发现不是那么回事。
说好的复仇变成了偷梁换柱,而且还是根坏柱子。
建奴这才遇到反抗。
如果南明朝廷没有内斗,建奴不一定打进南京。
“如果征讨不顺,可以联合流贼共同讨伐,这便是朕给你定的国策!”崇祯拍着太子肩膀。
“记住了吗?”
“儿臣,记住了!”朱慈烺跪在地上再次叩头。
“亡国可以,灭种不行!”崇祯盯着朱慈烺,“给朕重复几遍。”
最开始,朱慈烺的声音有些青涩,“亡国可以,灭种不行。”
慢慢的声音变得洪亮,底气也足了很多,“亡国可以,灭种不行。”
到最后,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血性和愤怒:“亡国可以,......”
崇祯对朱慈烺的表现很满意。
他拍了下对方的肩膀,一张纸条后头也不回的走出乾清宫。
朱慈烺看着崇祯的背影渐行渐远,内心的孤独和无助顿时涌上心头。
前一刻还在潜邸学习帝王之道,下一刻便被父皇派去南京监国。
此时的他一头雾水毫无准备。
但。
皇家的人从不退缩,他用力擦干眼泪,朝着崇祯离开的方向重重的磕了一个头,捡起纸条起身从侧门离开。
......
王承恩从慈庆宫送信回来后一直守在殿门外,见皇帝走出乾清宫,立刻跟在他身后。
宫殿外艳阳高照,虽已是三月,天气却尚未转暖。好不容熬过了寒冷的冬天,倒春寒却来了。
他看着阳光下的皇爷,内心一阵担忧。
大明朝里里外外所有事,都压在这个三十四岁的男人身上。
他十七岁继位,当了十七年皇帝,也累了十七年。
现在大明风雨飘摇,是皇爷不够勤奋的结果吗?
显然不是。
有时候他会产生一种错觉,皇爷越是努力,大明朝就越乱。
难道说天要亡大明?
王承恩被这个想法吓了一跳,他急忙收回心思,老老实实跟在崇祯身后。
“铛!”
清脆悦耳的钟声响起,随后钦天监漏刻博士隐约可闻的声音穿过宫墙钻进了崇祯的耳朵里:“午时已到,日正当中!”
崇祯停下脚步看向天空,时间过得太快了。他有太多太多的事要做,却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。
王承恩在他身后说道:“皇爷,该用膳了。”
“嗯...不急!”
崇祯双手背在身后,两眼看向天空,没心情吃饭。
他有些不甘心。
别人穿越自带系统金手指,不是掏出AK突突突,就是变出三五万虎狼之师绝地反击,打的李自成屁滚尿流,杀得建奴兵退千里。
到了他这,开局一根绳。
太扯了!
南京已经交给太子,希望他到了之后会按照自己的规划治国。就怕这帮文臣不懂乱逼逼,到时候对朱慈烺口诛笔伐,逼迫他攘外必先安内。
“看来,还得安排几个有能力的忠臣才行!”崇祯在心里嘀咕。
这时,一个小太监从远处跑到王承恩面前,跪地说道:“王公,内阁首辅李邦华让奴婢把这封信递给陛下。”
信?
得到崇祯的授意后,王承恩接过信件打开后扫了一眼,随后将信件举过头顶:“皇爷,这是去南京的臣子名单,请皇爷过目。”
“嗯。”崇祯拿过人名单,认真的看了起来。
他之前的想法是找几个有能力,且忠诚的大臣去应天府辅佐太子。
经过皇极殿借钱一事,他更加确定自己的想法。
能力和忠诚缺一不可。
有时候忠诚甚至比能力更重要。
求稳为上!
南京也有六部,官员虽不齐全,情况却也十分复杂。
以朱慈烺的能力肯定无法驾驭他们,必须派能稳住朝堂的人去才行。
否则皇权会被架空。
新乐侯刘文炳,都督刘文耀,彰武侯杨崇善,惠安侯张庆臻、驸马(明光宗时的驸马)都尉巩永固、宣城伯卫时春,前户部尚书倪元璐......。
见这些人都在,崇祯点点头。
历史上,这些人在得知崇祯皇帝自缢而亡后纷纷自杀,妥妥的忠义之士。
唯一担心的是,南京六部官员能不能容下这些人。
敌人不可怕,可怕的是内斗。
“让李邦华拟旨,把所有没有实职的勋贵都安排上实职,职位可以不高,但必须关键。太子到达南京后立刻整顿守备军补充禁军,越多越好。”
“去往南京的官员、勋贵携带的家眷不宜多,轻装简从,今夜戊时整在午门集结准备出发。”
“遵旨。”
随着崇祯一声令下,整个皇宫顿时忙碌起来。
崇祯的妃子们没去南京,但他们的孩子都有资格。这些人一边给孩子收拾行李一边痛哭流涕,仿佛这一别便是生离死别。
整个皇城上空笼罩着一层阴霾。
“皇爷,该用膳了。”王承恩再次轻声提醒。
崇祯本不想吃饭,考虑到如果京师失守身死道消,这饭是吃一顿少一顿。
而且他穿越以来还没尝过宫廷美食,想想都觉得嘴馋。
“告诉尚膳监,午膳弄快点,朕一会还要去戊字库议事。”刚离开乾清宫的崇祯转身走了回去。
“遵旨。”
尚膳监的膳食准备的非常快,不到一刻钟便端到了乾清宫。
崇祯坐在方桌旁,看着面前的饭菜提不起胃口。
崇祯节俭不吃肉菜,所以只有素菜。
第一道菜是烧萝卜,第二道炒白菜,第三道是炒竹笋,第四道是土豆片。
没错,在明末土豆属于高级货,只有达官贵人才有资格享用。
汤是鸡蛋汤,主食则是一碗米饭。
四菜一汤,妥妥的太祖皇帝吃饭标准。
吃完饭后,崇祯喝了几口茶润嗓后吩咐道:“摆驾戊字库。”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李邦华给的意见很明确:治成国公的罪,砍张缙彦的头,灭王正治的族!
崇祯将票拟全部退回,示意内阁改票!
他要砍朱纯臣的头,灭了王正治和张缙彦三族。
与朱纯臣和王正治比起来,张缙彦罪大恶极!
历史上崇祯之死张缙彦至少有五成责任!
崇祯十七年二月,李自成逼近京师。
张缙彦这个兵部尚书不但拒绝采纳急招士卒固守、号召天下勤王入援的建议,而且隐匿军情不报。
李自成攻陷京师后,张缙彦和魏藻德率百官表贺迎接。
八旗兵入关后,张缙彦逃归故里。听到福王据守江宁,骗福王说他自聚义军,受封总督河北、山西、河南军务。多铎率八旗兵攻陷河南、江南,张缙彦再次逃跑。
最后投降满清。
不灭他的族不能泄愤!
至于王正治...他在贰臣传中名列甲等,帮着满清干了不少坏事!
内阁的票拟很快再次呈了上来,李邦华没有按照崇祯的意思办,朱纯臣罪不至死只能收押治罪。
王正治犯欺君、贪墨军饷之罪,灭族。
张缙彦谎报军情,贪墨军饷,欺君犯上,也是灭族。
崇祯虽然对李邦华的票拟有些不满,但内心表示理解。
毕竟身份不同,承受的压力也不同。
在他们眼中,朱纯臣只是贪财,并非大奸之人,罪不至死。
但内阁忘了,这个一等公的爵位不止代表着权利,还代表着义务!
他们享受着皇家赏赐,在皇家有难时却不施以援手,岂不该死?
于是再次让内阁改票。
处理完政务已是辰时末,崇祯吩咐道:“王承恩,让皇后带一百个机灵的宫女,一百个太监来这里一趟。顺便让锦衣卫和勇卫营准备车马,朕和皇后随时可能出宫。”
“遵旨。”
......
坤宁宫里周皇后正在织布。
自崇祯登基以来,后宫在周皇后的授意下开始缩减开支。
衣食住行,能省钱的地方尽量省。省不了的,把钱掰开了,捏碎了花。
周皇后贵为一朝皇后,在后宫时常身穿布衣,吃素食。会做饭,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,都亲自动手。
一个能烧饭洗衣,纺织纱布的皇后,在历史上可以说绝无仅有。
她一边织布一边思考邸报的内容。
想起一句便用笔在纸上写一句。
不多时纸上便写满了字。
在得知崇祯的旨意后,周皇后立刻梳妆打扮,并按照吩咐找了宫女和太监。
来到乾清宫,周皇后上前施礼。
“臣妾参见陛下!”
“免礼,皇后最近辛苦了。”崇祯看着眼前这位娇柔的美人,阴霾的心情顿时一扫而光。
历朝历代的皇后中,论贤德,能超过周皇后的人很少,论持家,她绝对能排进前三,甚至不比马皇后差。
周皇后略显娇羞,一身白衣飘飘然然。
随行的太监宫女纷纷下跪,片刻间乾清宫内跪满了人。
崇祯随口问道:“梓童,邸报撰写的怎么样了?”
“回陛下,臣妾还未写完。”
“这样吧,六个区域你只写民生,故事和金融三个区域即可,剩下的让王承恩写。他对朝廷的事了如指掌,写起来回更快些。”崇祯有点着急了。
这不能怪他,报纸早一天出版,就早一天占领舆论高地。
募兵也会更顺利。
“陛下恕罪,臣妾耽误陛下的大事了。”
“梓童勿要自责,朕怕累着你。”
说罢崇祯伸手抓住周皇后的纤纤细手,略微用力将她拽到身前。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“朕也是无奈之举!”
懿安皇后见崇祯不松口,缓缓站起身跪了下去:“陛下,抄家的事臣妾不想管也管不了,臣妾想知道,成国公会有什么下场?”
“皇嫂的意思是?”
“只抄家吗?”
“...朕还没想好。”
“陛下应该知道,如果成国公死了,整个大明会掀起一股滔天巨浪!武清侯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!”懿安皇后用带着警告z的语气。
皇嫂的威胁让崇祯很是生气,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不能对皇帝使用这种态度。
而且明朝规定后宫不得干政,懿安皇后此举已经越权了。
崇祯表情严肃:“即便是巨浪滔天,朕也要泛舟而行。武清侯之事,朕错就错在没有坚持下去。”
懿安皇后沉默片刻:“陛下,能留成国公一命吗?”
崇祯不说话。
他并不想放过朱纯臣,这厮在历史上的表现非常差劲。
历史上他一毛不拔,眼睁睁看着大明走向灭亡。
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他热脸贴冷屁股,率领众臣投降。
没想到的是,李自成最恨这种没骨气的人,加上他是一等公,便毫不犹豫的将朱纯臣处死。
万贯家财也被农民军抢的干干净净。
反正早晚都会死,与其将家产送给流贼,不如交给朝廷!
见崇祯不说话,懿安皇后顿了顿,继续问:“陛下真不留情面吗?”
崇祯缓缓摇头,“为君者,言出必行!”
“好!”懿安皇后站起身。
崇祯以为她要走,刚想站起来送客,却见懿安皇后再次朝他施礼。
“陛下既然心如磐石,臣妾就放心了。”
“若是陛下军饷筹备不足,家父太康伯府上还有十几万家产。”
崇祯急忙说道:“皇嫂见笑了,朕并未针对太康伯。”
懿安皇后一脸认真的摇头:“陛下,臣妾不敢玩笑,此次前来也并非求情。若京师告破,纵有千万家产,也会被流贼洗劫一空。”
“现在朝廷缺钱少粮,臣妾势单力薄帮不上忙。不过,若是张家人与此事有关,要杀便杀,要砍便砍,我绝不阻拦。”
崇祯愣了,没想到懿安皇后竟然如此大义。
他双手合拳,深深的朝懿安皇后深施一礼,“朕明白皇嫂的意思了,有皇嫂在,实乃大明之幸!”
......
成国公府外。
灯笼火把将黑暗驱散,照亮了府门外的青砖路。
府门旁边摆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,王之心面色沉重坐在椅子上。
随着厂卫们进出,府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被一件件搬出。
“金钗一支,重五两六钱。”
“珍珠项链一条,二十两金锭十个......”
旁边负责记录的小太监笔走龙蛇,将搬出来的财物全部登记造册。
成国公夫人穿着一身华服,站在王之心前面咬牙切齿。
成国公虽然贵为一等公,府上却只有寥寥数十个家丁,根本无法抵抗这帮见钱如命的厂卫。
王之心只抄家不拿人,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多的往身上藏钱。
可藏得再多也只是数十万家产的九牛一毛!
成国公夫人怒道:“王之心,你就不怕遭天谴吗?”
王之心面无表情:“夫人,想骂便骂想打便打,我只是奉命行事。你打我骂我都可以,但不要映射陛下,否则我绝不客气!”
此言一出,成国公夫人瞬间冷静了下来。
她回想刚才说出的话,顿时脊背发凉。
她对着地面狠狠地跺了一脚,转身朝皇城方向走去。
......
皇城外!
京师大部分官员都来了,在名单上的来此是随太子南迁,有些不在名单上的来此是为了送行。
小说《大明:距离灭国还有七天?他坐吃等死了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最新评论